-
喂牲畜的草:反刍。
割草。
谦辞。称自己的言论、见解等:刍言。刍议。
刍藳(chú gǎo):亦作'刍稾',见'刍藳'。干草。
刍菽(chú shū):刍豆。
刍荛之见(chú ráo zhī jiàn):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刍荛之议(chú ráo zhī yì)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刍荛可采(chú ráo kě cǎi):愚笨之人的意见有时候也是可以采取的。
刍荛之言(chú ráo zhī yán)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刍茭(chú jiāo):干草。
刍粟(chú sù):刍粮。
刍稾(chú gǎo):见'刍藳'。
刍厩(chú jiù):堆放饲料的房屋。
刍说(chú shuō):刍论。
刍粮(chú liáng):粮草。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。
刍微(chú wēi):卑微的人。
刍荛(chú ráo):割草砍柴。指割草打柴的人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。
刍议(chú yì):谦词,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,亦指浅陋的议论。
刍牧(chú mù):放牲畜吃草。《左传.昭公六年》:「禁刍牧,采樵不入田。」《三国志.卷三五.蜀书.诸葛亮传》:「秋,魏镇西将军锺会征蜀,至汉川,祭亮之庙,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。」放牧的人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卜式试于芻牧,弘羊擢于贾竖,衞青奋於奴僕,日磾出於降虏,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。”唐陆龟蒙《村夜二篇》诗之二:“祗効芻牧言,敢防轻薄駡。”家畜。指马牛羊之类。《旧唐书·罗弘信传》:“存信御军无法,侵魏之芻牧,弘信不平之。”章炳麟《“社会通诠”商兑》:“盖宗法社会之视外人,理同寇盗,凡皆侵其芻牧,夺其田畴而已。”
茭刍(jiāo chú):作饲料的干草。
苾刍(bì chú):佛教用语,即比丘。
牲刍(shēng chú):牲畜。语本《孟子.告子上》:'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。'赵岐注:'草牲曰刍。'
厩刍(jiù chú):亦作'厩刍',亦作'厩刍'。草料。
匎刍(è chú):节俭,不奢侈。
中刍(zhōng chú):中等的草料。
束刍(shù chú):捆草成束。《诗.唐风.绸缪》:'绸缪束刍,三星在隅。'《新唐书.忠义传中.张巡》:'明日贼攻城,设百楼,巡栅城上,束刍灌膏以焚焉。'一说,喻男女成婚。参见'束薪'。成束的草。《后汉书.徐穉传》:'及林宗有母忧,稚往吊之,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。'后因以'束刍'称祭品。
负刍(fù chú):背柴草。谓从事樵采之事。
牧刍(mù chú):牧草。牲畜。
秣刍(mò chú):喂牲口的草。亦指准备饲料。
龙刍(lóng chú):即龙须草。可作马料,故称。
秩刍(zhì chú):按规定数量交给官家的草料。
反刍(fǎn chú):(动)某些动物(如牛、骆驼)把粗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嚼,然后再咽下,叫反刍:动物。通称倒嚼(dǎojiào)。